【天津教育新闻:天津商业大学发力新商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归教网
日前,天津商业大学出台关于新商科建设工作的具体指导意见,明确新商科建设路径,发力新商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大刀阔斧推进新商科建设。
回应发展需求 聚力新商科专业建设
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天津商业大学从顶层设计上给学校新商科建设指明了方向。天津商业大学负责人表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特别是新技术在商业领域中的广泛运用,对商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主动聚焦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加强新商科专业(方向)建设、强化新商科教育新模式研究改革、做好新商科优质课程建设、研究新商科理论等路径探索并推动学校新商科建设,提高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深厚商学素养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学校理学院负责人介绍,学院充分考虑在统计学、数学以及大数据技术方面的学科优势,一方面通过强化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四新”专业公共基础课建设,更好地支撑学校其他专业的新商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另一方面,通过开设“统计+保险精算、商业”“数学+金融”等特色鲜明的新商科专业方向,以及开办经济数学实验班、商业智能大数据实验班,探索“具有理学特色的新商科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学校法学院在新商科大背景下,始终坚持“法商相融”,法律专业从十多年前会计、金融和企业法务3个方向,转型为企业法律实务、金融财税法律实务、刑事合规、商事法律心理实务4个方向。学院负责人说,专业方向更加体现实践性,这些微观变化的背后是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优化和融合,对应的是人才培养和学生能力养成始终与时俱进。
打造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
天津商业大学在“复合”育人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学校以“跨界融合”为驱动,探索学科专业新方向,培养学生数据与交互、哲学与计算等新商科思维,养成善于识别商机、恪守诚信等创新创业意识。学校将商科与工、经、管等学科跨界融合,组建“冷链能源系统”“现代服务业”等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开办了智能财务、数字政务、会展经济等30余个专业特色新方向,实现了新商科与专业群复合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积极推动“校企融合”走得更远。各学院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在课程、实践以及各类学生竞赛中引入企业资源,实现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对接更加精准。
让校园成为创新创业人才成长沃土
为了激励教师关注培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在体制机制层面资源倾斜力度很大,明确教师指导学生获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可直接评为教授,将创新创业成果纳入教师年终考核与职称评审,用实打实的资源倾斜撬动教师队伍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热情和投入度。
学校经济学院相关负责人认为,育人资源的集聚既要有广度,也要有深度。近些年,经济学院聚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紧紧抓住天津市融资租赁这一在全国具有优势的金融业态,积极搭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和企业四位一体的“政产学研”特色平台,打造租赁业的发展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学校融资租赁专业人才的培养已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
近几年,天津商业大学新商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日益凸显,全校59个本科专业近5万名大学生从中受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高,学校连续四年入选全国人文社科类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前20。今后,学校将致力推动新商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上水平,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培育更多时代需要的人才。